2014年3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16字治水思路中,把“節水優先”擺在第一位,多次強調要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推動全社會節水控水。10年來,山東省結合本地實際,多舉措開展節水控水實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支撐。
海水變淡水,廢水資源化
初春時節,在位于山東半島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華能威海電廠,工作人員正在對企業的海水淡化設施進行維護保養。“依靠先進的技術工藝,我們將海水取出后通過管道進入V型濾池,然后再進入砂濾水池,通過反洗進水、高壓泵等工藝流程,快速實現鹽、水分離,從而產出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的淡水。”指著企業的海水淡化流水線作業設備,華能威海電廠總工程師于信波對記者說。
華能威海電廠始建于1991年,是國家“九五”重點建設項目,也是山東省率先大規模應用海水淡化的企業。電廠自2001年起先后建設2500噸/天、7200噸/天、30000噸/天的海水淡化工程。機組發電不但不與民爭水,而且還可向市政管網輸送優質水,社會效益凸顯。
為促進節水與廢水治理,電廠于2022年投資3800萬元,在全廠實施節水及廢水綜合治理,對生活污水、含煤廢水、工業廢水及末端廢水處理系統進行優化升級改造,實現廢水全面分級回收利用,總回用水量平均約90噸/小時,年節水量達80萬噸,實現廢水零排放,經濟環保效益進一步增強。
在威海市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熱電集團有限公司通過節水改造,將廢水全部實現資源化利用,同樣成為行業的節水標桿。
企業水務經理李騰對記者說,節水改造前,威海熱電集團有限公司年用水量近千萬噸,是威海市第一用水大戶。為抓好節水工作,企業建立了水務經理統領、分公司水務經理負責、車間水管員主抓的三級節水體系。公司采用“凝聚過濾預處理工藝+超濾和反滲透裝置”優化再生水深度處理技術與工藝,建成再生水處理基地。建設了工業水綜合利用處理中心,提升工業廢水和循環排污水的梯級利用能力,用水指標達到火力發電機組用水定額領跑值標準。企業使用再生水替代自來水后,年節水800萬立方米,節省資金 1700萬元。幾年來,企業通過制度建設、工藝節水、再生水回用等措施,廠區工業用水全部使用再生水并實現“零排放”。根據考評業績,企業先后獲得市級、省級節水型企業榮譽稱號。
農業節水與工業節水并重,持續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壽光是農圣賈思勰、文圣倉頡、鹽圣夙沙氏“三圣故里”,是“中國蔬菜之鄉”。近年來,該市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保護與開發并行,健全完善節水體制機制,建設高效節水工程,同步推進農業灌溉節水與工業節水減排工作,成效顯著。
走進壽光市丹河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一個4000平方米的園區內全部是以椰子殼作為有機質原料培育的“赤露株”西紅柿,目前長勢良好。“這種無土栽培的西紅柿,種子好,長勢好,果子口感好!”壽光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永楨指著掛滿枝頭的小果對記者算了一筆賬:根據測算,采用水肥一體化滴灌管理技術,園區內每平方米西紅柿年產小果36公斤,每公斤市場銷售價15元以上,每平方米年產值達540多元,增產增收效果十分明顯。
丹河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始建于2019年,全部配套了與山東水發集團合作研發的水肥一體化設備系統,大力應用數字化技術,通過信息傳感設備對大棚蔬菜生長、溫濕度調控、肥水管理等進行智能化識別、定位、追蹤、監控和管理,控制全園區水肥一體化灌溉面積475畝,與傳統灌溉方式相比節水40%以上,年能節水50000多立方米。
在園區的示范帶動下,截至目前,壽光市水肥一體化灌溉面積累計推廣28.6萬畝,實現了節水、節肥、增效的目標,緩解了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促進農業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與農業節水一樣,壽光企業節水控水的故事也令人稱道。
總部位于壽光的晨鳴集團是以制漿、造紙為主的現代化大型綜合企業集團,在全國擁有多個生產基地,總資產800多億元,年漿紙產能1200多萬噸,經濟效益主要指標連續20多年在全國同行業保持領先地位。
該企業工作人員李海晨對記者說,晨鳴集團致力于發展綠色生態紙業,把節水作為系統工程來抓,通過嚴格節水制度管理,定期開展水平衡測試,實時引進新技術、新設備,實施節水技術改造,不斷降低用水單耗。如今,企業機械木漿平均用水單耗降低至每噸4.9立方米,生活用紙平均用水單耗降低至每噸6.38 立方米,印刷書寫紙(文化紙)平均用水單耗降低至每噸7.57立方米,白卡紙平均用水單耗降低至每噸4.42 立方米,銅版紙平均用水單耗降低至每噸5.85立方米,遠低于造紙行業產品用水定額先進值,達到世界造紙行業先進水平。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企業萬元產值用水量25.07立方米,中水回用量1455萬立方米,中水回用率達到42 %,工業用水重復利率超過94%,遠超國家《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提出的規模以上造紙行業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2025年達到87%的目標。去年,公司年節水量2600萬立方米,年節水成效5200萬元。
用足用好每一方寶貴的水資源,助力轉型升級
“用足用好每一方寶貴的水資源!”在位于德州市德城區的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這幅標語鐫刻在醒目位置,成為企業全體員工的口頭禪。
公司生產處高級工程師任開路對記者說,近年來,他們累計投入上億元資金,實施了超濾濃水回收、反滲透濃水納濾回收、循環水站水質提濃節水減排、凈水站泥水分離回收、反滲透濃水送水站回收、循環水水質進一步提濃、反滲透濃水、生化排水水站回收、中水回用裝置回收循環水排水等節水改造項目。按同口徑對比,公司年節水1500多萬立方米。在生產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用水量沒有同步大幅增加,萬元營業收入用水量和單位產品耗水量逐年下降,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德州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守學對記者表示,近年來,德州市以節約集約用水集成改革為引領,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把水資源條件作為區域發展、城市建設、產業布局等相關規劃審批的重要前提,全面開展節水控水工作。2023年度,全市用水總量約18.77億立方米,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20.26%,超額完成省定任務目標。
多措并舉,持續打好節水控水攻堅戰
近日,山東省水利廳副廳長劉文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多措并舉,持續打好節水控水攻堅戰。
一是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黃河流域和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各市要制定具有區域特色的節水措施,推動精細精準節水走深走實。持續開展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工作督查激勵,樹立激勵先進的鮮明導向。
二是強化再生水配置利用。印發加強再生水配置利用工作意見,組織編制全省再生水利用規劃。扎實推進再生水利用配置國家試點建設,選擇部分市縣開展省級試點。各級要推動高耗水企業、園區按規定配備再生水,提升再生水利用比例和規模。
三是做大做強節水產業。將發展節水產業作為今年節水工作的突破重點,在全省開展節水產業調查,研究制定支持節水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調動各方面資源,完善節水市場機制,提升節水產業規模。加強政銀、政企對接,大力推廣“節水貸”融資服務、合同節水管理模式,培育一批節水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典型產業項目。推動建立節水技術服務協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節水產業園區、科技創新中心、實驗基地,構建產學研用融合發展的節水技術研發創新體系。
四是不斷規范節水管理工作。強化用水定額執行應用。鞏固計劃用水管理成果。將年用水量1萬立方米及以上的工業服務業單位全部納入計劃用水管理,認真落實非居民用水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省水利廳將選取超計劃用水重點企業開展用水審計。認真落實節水評價制度。開展規劃和建設項目節水評價抽查,各市要嚴格所轄范圍內節水評價審查,規范節水評價章節編制,完善登記臺賬。嚴格重點用水單位管理。做好重點監控用水年度用水信息統計和名錄調整工作。規范和加強水平衡測試工作。做好節水統計調查等工作,以節水控水的實際行動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來源:山東省水利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