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山東汛期(6月1日至9月30日)正式結束。記者從山東省水利廳了解到,今年入汛以來,山東成功防御了臺風“杜蘇芮”和多次暴雨洪水過程,連續4年實現全省大中型水庫、骨干河道、重要湖泊無一出險,全省水旱災害防御工作再次取得重大勝利。
山東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山東省降水總量較常年略偏多,臺風影響接近常年,汛情總體平穩。根據省水文中心雨水情數據,截至9月30日,全省平均降水量625.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3%,汛期降水量500.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2.4%。先后發生9次平均降水量超25毫米的大范圍強降雨過程,場次降水雨區分散、范圍集中、局地性強,聊城臨清市、泰安泰山區、臨沂費縣、日照東港區等地累計降水量680—960毫米,超周邊區域150—300毫米以上。魯西北東部等環渤海地區較常年偏少1—3成,南四湖北部、大汶河下游、東平湖周邊等地偏少1—2成。
臺風“杜蘇芮”是今年截至目前唯一給山東帶來降水影響的臺風,受其影響,魯中、魯西和半島北部出現大范圍降水,部分地區累計降水量100毫米以上。受臺風和多次強降雨影響,南四湖流域、沂沭河、大汶河、徒駭馬頰河、漳衛河出現明顯漲水過程,但未發生超警洪水。
今年汛期,山東雨洪資源利用率高,水毀損失明顯減少。目前全省大中型水庫、南四湖、東平湖總蓄水量78.87億立方米,較常年同期多蓄23.53億立方米,較汛初多蓄15.45億立方米。受臺風和強降雨影響,全省26處中小型水利工程設施受損,主要集中在菏澤、日照等市,直接經濟損失較常年減少9成以上。
“總體來看,今年汛期我省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加劇,局地強降雨多,給防御帶來了極大挑戰。”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山東省統籌安排、預字當先、高效應對,打好、打贏了防御主動仗和攻堅戰。
汛前山東省提早部署,2月即召開全省水旱災害防御工作會議,汛前落實各類防汛責任人2.7萬人次,先后組織開展各類隱患排查行動,于主汛前全部整改隱患完成或落實安全度汛措施。主汛期前完成1382處水毀工程修復和48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進一步夯實防汛工程基礎。針對重點流域薄弱環節,扎實落實有效應對措施,完成小清河張東鐵路橋阻水舊橋拆除和干流分洪道內移民搬遷,將漳衛河分洪能力由120立方米每秒提高至260立方米每秒,落實東平湖應急分洪、排澇、攔蓄等針對性措施,確保重點流域、重點部位防洪安全。
面對汛期多輪強降雨,山東省高效應對,啟動洪水防御Ⅳ級應急響應3次,發出預警信息100萬余條,累計發布洪水預報870站次,收發雨水情情報2300余萬條,精準測報出漳衛河、大汶河、南四湖等河湖洪水過程。科學調度水利工程,省級發出調度指令55條,精準調控大汶河、小清河等骨干河道市際邊界攔河閘壩,確保行洪安全,全省大中型水庫、南四湖、東平湖調蓄水量27.62億立方米,減淹耕地面積5.1萬畝,水利工程防洪減災效益顯著。此外,我省堅持數字賦能,小型水庫數字化系統和重點流域防洪決策平臺不斷發揮實效,為指揮決策提供了準確依據。
下一步,省水利廳還將密切關注雨水工情、墑情發展變化,加快推進水毀工程修復,持續提升水旱災害防御信息化水平,統籌做好汛后蓄水工作,加強會商研判,指導地方做好引黃引河、工程調度和水量調配,為秋播提供堅實的水源支撐。
來源:大眾日報